以案说法 更多...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报到、审批事项须知
入矫报到
一、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局报到
社区服刑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局报到。
1.管制、缓刑社区服刑人员在报到时应携带以下材料:
①判决书;②执行通知书;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④身份证;
⑤中国移动义乌公司的电话号码。
2.假释社区服刑人员在报到时应携带以下材料:
①假释证明;②身份证;③中国移动义乌公司的电话号码。
二、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局办理报到手续
1.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表》;
2.拍照;
3.定位手机登记;
4.报到登记签名;
5.领取《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告知书》。
三、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报到
社区服刑人员在司法局办理好报到手续后,应当在《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告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离开义乌(外出)审批
一、外出审批规定
社区服刑人员未经司法局或司法所的书面批准,不得离开离开义乌。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二、外出申请事由
社区服刑人员本人身体原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生产经营需要联系业务、工作需要短期培训以及涉及本人的诉讼仲裁活动等。
(家庭重大变故是指家庭成员伤亡、重大疾病、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的。)
三、原则上不得外出的期间
1.接受社区矫正不满三个月的;2.警告处罚不满二个月的;3.治安处罚不满二个月的。
(但因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患重大疾病、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需外出的,不受上述期限限制。)
四、外出期间监管规定
实际外出时间应与批准时间相一致,社区服刑人员不得提前离开义乌,不得迟于批准时间返回,但可以提前返回。
实际外出的目的地应与批准的外出目的地相一致,社区服刑人员不得在批准目的地之外的地方滞留
社区服刑人员外出期间可不参加当面报告、集中报告、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但应当在《社区矫正告知书》规定的时间向司法所电话报告。
司法所电话、短信通知外出社区服刑人员提前返回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立即返回义乌
社区服刑人员返回义乌后,应当在24小时内到司法所办理销假手续。
五、申请外出材料
1.社区服刑人员申请书
2.能证明外出必要性的有关材料(包括病历、单位证明、合同、营业执照)等。
六、外出返回销假
外出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返回义乌的24小时内到司法所办理销假手续,并提供外出期间从事相关活动的证明材料以及交通票据、凭证。
变更居住地审批
(外地社区服刑人员迁入义乌)
一、外地社区服刑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在义乌接受社区矫正:
1.在义乌工作一年以上的,且能提供所在单位证明以及在义乌缴纳一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的;
2.本人、配偶在义乌经商、办厂一年以上的,且能提供在义乌注册的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明或者摊位产权证明的;
3.本人、配偶在义乌有房产,且能提供房产证明和在义乌生产经济证明材料的;
4.配偶是义乌户籍,且本人在义乌长期居住的;
二、提交审批材料
外地社区服刑人员除需提交第一条规定的证明材料外,还需提供:
1.法律文书(判决书、执行通知书);
2.身份证明;
3.暂住证、居住证;
4.租房的居住的,需提供租房协议
5.第一条规定的证明材料不是本人的,需提供本人与材料提供者的亲属关系证明。
三、审批流程
1.外地社区服刑人员向所在地司法局申请变更居住地;
2.外地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司法局向义乌市司法局发《变更居住地征询意见函》;
3.义乌市司法局收到来函后,通知外地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局制作笔录;
4.外地社区服刑人员向义乌市司法局提交证明其符合条件的证明材料原件;
5.义乌市司法局到外地社区服刑人员生活、工作或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6.同意迁入义乌的,社区服刑人员按义乌市司法局通知的时间到司法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变更居住地审批
(本地社区服刑人员迁出义乌)
一、提交材料
1.在外地长期居住的证明材料;
2.在外地有固定生活来源,或者有他人、有关单位能提供生活保障的证明材料。
二、审批程序
1.向司法所提出申请;
2.司法所同意后,报司法局核实;
3.司法局核实相关情况后,向新居住地司法局发征询意见函;
4.新居住地司法局回函同意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到新司法局报到。
三、注意事项
1.为确保变更居住地审批能够办理成功,建议社区服刑人员事先与新居住地司法局进行沟通。
2.在未经义乌司法局同意迁出前,社区服刑人员不得未经请假离开义乌。
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
一、适用对象
被法院判决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的社区服刑人员
二、申请材料
提交证明其确需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的证明材料
三、审批程序
1.社区服刑人员向司法所提交申请;
2.司法所上报司法局;
3.司法局审批同意后作出《同意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决定书》;
4.社区服刑人员签收《同意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决定书》后,在规定的时间进入、离开特定区域(场所);
5.《同意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决定书》中规定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陪同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的,社区服刑人员不得单独进入特定区域(场所)。